close

某天下午,我無聊地用google搜尋某些人的名字,突然發現了E的部落格。

E是我國小最要好的同學,長得像中山亞微梨和安海瑟威的綜合體,因為是教徒的緣故,在十多年前的小鎮上,E的生活相較於同齡孩子「全球化」許多。

E的家在小鎮中心當年頂級的紅磚電梯公寓裡,明亮白色調的純西式公寓,還有我所羨慕的她和妹妹的雙層床。E在SARS風暴的那一年,遠嫁獅城之後,偶爾在路上遇見E的長輩們,也是淡淡問候不至於八卦探問她的種種。這就是我常常感受到的「人長大了」的苦衷,即使小時候或是學生時代再要好,一但因就學、求職、戀愛或婚嫁等種種不可抗力的、所謂的組成人生的重大因素,各自生活從原本相同交集的圈圈,擴大到不同的圈圈之後,很多事情就像雨天的彩虹一樣,值得留戀而無法恆存。

現在想起來,我的文學啟蒙或許是來自於E,當我還在看小公主和小婦人的時候,E老早就開始看三毛,而E先進的爸媽會買些九歌、皇冠的書給她,在E的影響之下,小學的我在她家樓下的書店買了雙李詞集和紅樓夢。距離五十公尺的兩個人的家,我和E從學校一起回家,不停地在小巷子中繞來繞去,或是偷跑到周圍禮品店買些貼紙小卡,吃冰店自製的雙色聖代,所以回家的時間反而變長了。

後來禮品店一間接著一間收攤,冰店搬到小巷子去,而書店不敵連鎖書店,改變成經營文具和樂透的形式,E的家也從紅磚公寓搬到鎮郊的社區,很多時候我現在還會經過那幾條街口,熙來攘往的人群,逐漸習慣這樣的陌生之後,我常常遺忘了這是和E曾經繞過的路。回憶裡的一切,有時總比現實生活來得超現實。

很多時候我想起和E午休時開始用國語練習簿編故事的情景,或許E對文學的熱愛更甚於我,因為數理不好(笑),我只是出自本能地選擇對我而言比較容易走的路,一直以來的我是這樣的。看著E相簿裡踏遍各地的身影,想起從前她對三毛流浪的嚮往,相較於我在南方某地一待就是十年的生活形態,果然是個性決定人生啊!

E現在是個媽媽了,為了某些不可抗力的因素,大抵是去年也搬回台灣來,這是我從部落格上得到的訊息。

發現E的部落格之後,心裡面的第一個念頭是不要去打擾她,即使小時候再好,十年的鴻溝,會不會終究使得問候變成一種形式,站在她所生存的圈圈之外的我,心裡是這麼膽怯地說著。

不過還是覺得有點悲哀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ayara 的頭像
    sayara

    Kyara

    say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